存義
基本解釋
保全道義。《易·乾》:“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王弼 注:“夫進物之速者,義不若利;存物之終者,利不及義。故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可與存義者,其唯知終者乎。”《三國志·蜀志·楊戲傳》:“尚書清尚,勅行整身,抗志存義,味覽典文,倚其高風,好侔古人。”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終以存義,順其變以節哀。”
存義(cún yì)
發音:cún yì
基本含義:儲存正義之心,保持公正之意。
詳細解釋:存義是指儲存和保持正義之心,堅持公正的原則和觀念。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應該在面對困難和誘惑時,保持對正義和公正的堅守。
使用場景:存義常常用于教育和勸誡他人,特別是在面對道德困境時。它可以用來鼓勵人們在逆境中堅持正義,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動搖。
故事起源:存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鶴鳴》中。在古代,鶴被認為是一種象征正義和公正的動物。因此,存義的含義就是儲存和保持對正義和公正的堅守。
成語結構:存義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存”和“義”。
例句:
1. 他在公司面臨巨大的壓力時,依然能存義不移,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存義不移,堅持自己的原則。
記憶技巧:將“存義”與“儲存正義之心,保持公正之意”這個解釋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你也可以嘗試將它與鶴的形象聯系起來,因為鶴象征著正義和公正。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有關正義和公正的故事和成語,可以幫助加深對存義這個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存義不移,不欺負同學。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要存義不移,不作弊。
3. 高中生:在面對考試的壓力時,我們要存義不移,堅持誠實的原則。
4. 大學生:作為青年人,我們應該存義不移,為社會正義發聲。
5. 成年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存義不移,堅持做正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