篬筤君
成語(Idiom):篬筤君(cāng lá jūn)
發音(Pronunciation):cāng lá j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篬筤君指的是一個人不懂得自己的價值,自謙自賤,不自信,常常自暴自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篬筤君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篬(cāng)是一種簡陋的竹籠,筤(lá)是一種竹制的容器。篬筤君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一個人把自己看得很低賤,不自信,沒有自尊心,總是自暴自棄,不珍惜自己的才能和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篬筤君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自我評價上過于謙虛,不敢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可以用在工作場合、學習環境或者社交場合中,指責或嘲笑那些不自信、自卑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篬筤君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武林舊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被稱為篬筤君的人,他自己認為自己又笨又無能,沒有任何才能和價值,因此總是自謙自賤,不敢表現自己。最后,篬筤君在一次機遇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篬筤君是一個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篬(cāng)和筤(l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說自己沒什么才能,是個篬筤君。
2. 別再當篬筤君了,你有很多的優點和才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篬筤君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把自己裝在篬和筤里,把自己看得很低賤,不自信,沒有自尊心,總是自暴自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自信、自尊相關的成語,如“自命不凡”、“自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敢參加比賽,總覺得自己不行,真是個篬筤君。
2. 初中生:她總是說自己的成績不好,其實她只是個篬筤君,她的成績很好的。
3. 高中生:他總是自卑,覺得自己沒有什么才能,真是個篬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