裼襲
成語(Idiom):裼襲(xī xí)
發音(Pronunciation):xī x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衣服被人悄悄地偷換,比喻被人暗中陷害或對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裼襲”由“裼”和“襲”兩個字組成。“裼”指的是古代的一種上衣,多用于官員。而“襲”則是指偷盜、搶奪。因此,“裼襲”意為衣服被人悄悄地偷換,比喻被人暗中陷害或對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被人暗中陷害、出爾反爾的情況。比如,某人原本是你的朋友,卻暗中陷害你,這時可以使用“裼襲”來形容這種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成語“裼襲”起源于戰國時期的魏國。當時,魏國有個叫趙勝的人,他是魏國的一位將軍,也是魏國的重要謀士。有一天,趙勝接到了國王的命令,要他去迎接一個重要的客人。趙勝很高興地穿上了一身華麗的衣服,準備去迎接客人。然而,在趙勝離開家之前,有人悄悄地把他的衣服換成了一件舊衣服。趙勝不知情地去迎接客人,結果被客人看到后大為惱火。客人認為,趙勝穿著這樣的衣服來迎接他,是對他的不尊重。趙勝解釋說,他并不知道衣服被換過。然而,客人并不相信他的解釋,認為他是故意這樣做的。從此以后,“裼襲”就成了被人陷害、出爾反爾的意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前一個字是“裼”,后一個字是“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原本是我的朋友,沒想到卻對我進行了一次裼襲。
2. 這個商人在合作中多次出爾反爾,真是太裼襲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裼襲”的發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換衣服的時候被人悄悄地偷換,這樣的場景會更加生動,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裼襲”相關的成語,比如“出爾反爾”、“暗箭傷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原本是我的好朋友,沒想到他竟然對我進行了一次裼襲。
2. 初中生:這個人之前一直對我很友好,沒想到最后卻對我進行了一次裼襲。
3. 高中生:在職場上,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不擇手段地進行裼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