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礙足礙手
發音(Pronunciation):ài zú ài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動受阻,無法自由發展或進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礙足礙手是由兩個相似的詞語組成,礙足指行動受阻,礙手指手被阻礙。礙足礙手形容一個人或事情受到某種障礙,無法順利進行或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礙足礙手常用于形容某種情況下,由于外部條件或其他因素的限制,人們無法順利進行工作、學習或生活等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礙足礙手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十三年》。當時襄公出兵攻打齊國,他的大臣子贛建議先攻打齊國的都城,但是襄公卻擔心齊國的援軍會來阻撓,所以他猶豫不決,無法下定決心。贛見狀,便對襄公說:“您的猶豫不決就像是礙足礙手,無法順利進行。”從此,礙足礙手成為了形容行動受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礙足礙手是由兩個相似的詞語組成,形容行動受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資金問題,公司的擴張計劃礙足礙手。
2. 這個項目的進展受到了各種困難的礙足礙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礙足礙手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行走時,被一塊大石頭絆倒了腳,而另一只手又被繩子綁住了,無法自由行動,就好像是礙足礙手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礙足礙手相關的成語,例如“束手無策”、“手足無措”等,以豐富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給了我們太多的作業,真是礙足礙手,都沒時間玩了。
2. 初中生(13-15歲):考試前,我被太多的課外活動占用時間,感覺學習被礙足礙手了。
3. 高中生(16-18歲):為了準備大學入學考試,我不得不放棄了很多娛樂活動,感覺自己被礙足礙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