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口
成語(Idiom):垛口(duò kǒu)
發音(Pronunciation):duò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中敵對雙方的陣地相接觸,形成的前沿陣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垛口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垛”指的是戰爭中敵對雙方設立的防御工事,用以保護自己的陣地;“口”指的是陣地之間的接觸線。垛口在戰爭中常常代表著雙方敵對勢力的直接接觸,是戰爭形勢發展的重要標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垛口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敵對雙方的軍事陣地相接觸的情況,也可以借用在其他方面,比如形容兩個勢不兩立的團體或個人之間的直接沖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垛口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四》中,原文為:“齊、楚垛口,日晡。”這句話意指齊國和楚國的軍隊陣地相接觸,戰斗即將開始。后來,垛口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比喻,用來形容兩個敵對勢力的直接接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垛口由兩個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問題上,兩個政黨的觀點出現了垛口。
2. 這場比賽就像是兩支軍隊在垛口交戰。
3. 他們的意見完全相反,已經到了垛口的地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垛口比喻為兩個軍隊的陣地相接觸,形成的前沿陣地。可以想象兩個敵對勢力的直接沖突,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戰爭相關的成語,了解更多關于軍事戰略和戰爭歷史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足球比賽中,兩支隊伍的門將站在垛口上,爭奪著進球的機會。
2. 初中生:在班級競選中,兩個候選人的觀點出現了垛口,引發了激烈的辯論。
3. 高中生:這兩個社團之間一直存在著垛口,爭奪資源和影響力。
希望這份關于“垛口”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