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銓
成語(Idiom):省銓
發音(Pronunciation):shěng q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節約用度、精打細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省,節約;銓,權衡。意思是精打細算,節約用度。形容人在花費金錢或使用資源時非常節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個單位在使用金錢或資源時非常節約,不浪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唐朝時期,有一個官員叫楊國忠,他非常節約,管理財政非常嚴格。有一次,楊國忠被任命為江西省的權衡官,負責監督財政,他在任職期間,節約了很多錢,使得財政狀況得到了改善。他因此被人們稱為“省銓”,后來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別是“省”和“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教很好,從小就懂得省銓。
2. 這個單位的領導非常懂得省銓,不會浪費公款。
3.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省銓,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省銓”聯想為一個人拿著一個稱重的天平,仔細權衡每一分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節約使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節約用度、精打細算相關的成語,例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精打細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要像楊國忠一樣學會省銓,不亂花錢。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班級要在活動籌備上做到省銓,不浪費資源。
3. 高中生(16-18歲):在大學生活中,我要學會省銓,不給家里增加負擔。
4. 大學生及以上:在創業過程中,我們要懂得省銓,合理利用每一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