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作
基本解釋
猶一工。謂一人一日的工作。《韓非子·解老》:“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則亡五人之功矣。” 漢 王充 《論衡·書虛》:“ 宋 丁公 者, 宋 人也,未鑿井時,常有寄汲,計之,日去一人作。自鑿井后,不復寄汲,計之,日得一人作。故曰: 宋 丁公 鑿井得一人。”
成語(Idiom):一人作
發音(Pronunciation):yī rén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獨自行動或做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人作”指的是一個人獨自行動或做事,沒有別人的幫助或參與。它強調個體的力量和獨立性,表示一個人能夠獨當一面,完成一項任務或面對困難。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某項工作或解決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獨立完成某項任務或面對困難。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能夠獨自完成一項艱巨的工作,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在團隊合作中,一個人的能力和責任也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成語“一人作”的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它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有著深厚的根基。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英雄人物都是憑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獨自完成了偉大的事業。這個成語也反映了中國人重視個人獨立、自主和自立的價值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一人作”由三個字組成,其中“一”表示一個人,“人”表示人類,“作”表示行動或做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個人作,卻能夠完成整個項目。
2. 她一個人作,卻能夠照顧好全家人的生活。
3. 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一人作,也要懂得團隊合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一人作”的技巧可以是將其與個人獨立和自主的概念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獨自站在一個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完成一項任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一人作”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個人能力和獨立性相關的成語,如“獨當一面”、“自力更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一個人作,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
2. 初中生(13-15歲):他一個人作,贏得了全校的演講比賽。
3. 高中生(16-18歲):她一個人作,成功地組織了一場慈善義賣活動。
4. 大學生(19-22歲):我一個人作,獨自完成了畢業設計并獲得了優秀成績。
5. 成年人(22歲以上):在工作中,我們需要學會一人作,也要懂得與他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