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劑
成語(Idiom):粘合劑
發音(Pronunciation):nián hé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將分散的事物或人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力量或物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粘合劑通常用于指代能夠連接、團結或整合事物的力量或物質。它象征著團結、協作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將不同元素或個體結合在一起形成更強大的整體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粘合劑常用于形容能夠使團隊、組織或社會團結一致、和諧合作的力量。它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能夠協調不同意見、整合各方利益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粘合劑”起源于中國古代。它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漢書·藝文志》中的一段文字:“故世之所貴乎和,和者,粘合劑也。”這段文字強調了和諧的重要性,將粘合劑比喻為能夠連接和團結的力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粘合劑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團隊粘合劑的重要性在于能夠將不同個體的力量整合起來,共同完成任務。
2. 他的領導能力就像一種粘合劑,能夠將團隊成員團結在一起,共同追求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粘合劑”與團結、協作的概念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將其視為能夠將分散的個體或事物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力量,幫助團隊或組織形成更強大的整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團結、協作相關的成語,如“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級的團結就像一種粘合劑,讓我們能夠一起玩耍、學習。
2. 初中生(13-15歲):家庭是一個粘合劑,能夠將親人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度過困難和快樂的時刻。
3. 高中生(16-18歲):友誼是一種粘合劑,能夠將朋友們緊密團結在一起,互相支持和幫助。
4. 大學生(19-22歲):志愿者活動是一種粘合劑,能夠將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