陬喁
成語(Idiom):陬喁
發音(Pronunciation):zōu y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語單調、無味、缺乏生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陬喁是由“陬”和“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陬指山腳下的低洼地帶,喁指鳥鳴聲。陬喁形容鳥在低洼地帶鳴叫的聲音,引申為言語單調、無味、缺乏生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說話或文章缺乏激情、生動活潑,乏味無趣的情況。常用于文學作品、演講或評論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世說新語·言語篇》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晉代王羲之寫字的事情。王羲之是中國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字跡工整、秀麗,被譽為"書圣"。有一次,王羲之寫字時,旁邊的人問他寫的是什么,他回答說是"陬喁"。后來,人們發現這兩個字并沒有實際的含義,只是王羲之隨口編造的。因此,陬喁成為形容言辭無味、缺乏生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陬喁是由兩個形容詞性的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句法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陬喁至極,聽得我昏昏欲睡。
2. 這篇文章寫得太陬喁了,一點都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陬”想象成山腳下的低洼地帶,將“喁”想象成鳥在低洼地帶鳴叫的聲音。這樣,你可以聯想到陬喁形容言辭單調、乏味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言辭的成語,如“沉悶”、“平淡無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講的故事太陬喁了,我不喜歡聽。
2. 小學生:這本書的內容太陬喁了,沒有什么新鮮的東西。
3. 初中生:他的演講真是陬喁至極,一點都沒有感染力。
4. 高中生:這篇文章寫得太陬喁了,完全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5. 大學生:這個講座的內容太陬喁了,沒有什么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