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鼉鳴鱉應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ú míng biē y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隨著鼉聲而鱉應,形容人互相呼應、互相附和的情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鼉是一種傳說中的大蛤蟆,鱉是一種水生動物。鼉聲非常響亮,當其鳴叫時,附近的鱉會應聲而動,形成一種互相呼應、互相附和的景象。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在言談或行動中互相呼應、互相附和的情景,表示協(xié)調(diào)一致、一致對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在討論、交流或協(xié)作中的默契和一致,表示團結合作的態(tài)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時有一位名叫孔融的文學家,他的家門外有一口井,井中住著一只鼉和一只鱉。有一天,孔融在家中吟詩,忽然聽到井中的鼉發(fā)出一聲巨響,接著井中的鱉也應聲而動。孔融感嘆道:“鼉鳴鱉應,真是天然的好伙伴啊!”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人們的默契與協(xié)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鼉鳴”,謂語“鱉應”,表示主語發(fā)出聲音后,謂語做出相應的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工作上,我們團隊的成員總是鼉鳴鱉應,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2. 這個團隊的配合非常默契,每個人都能夠鼉鳴鱉應,很容易就完成了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鼉鳴鱉應”分成兩部分記憶,鼉鳴和鱉應。鼉鳴可以聯(lián)想到大蛤蟆發(fā)出的聲音,鱉應可以聯(lián)想到水中的動物鱉應聲而動。通過聯(lián)想這兩個部分,可以更容易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團隊合作、協(xié)作相關的成語,如“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一起合唱,聲音鼉鳴鱉應,非常好聽。
2. 初中生:在班級活動中,大家鼉鳴鱉應,共同完成了一項任務。
3. 高中生:團隊合作非常重要,只有鼉鳴鱉應,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4. 大學生:在項目中,團隊成員之間的鼉鳴鱉應,使得整個項目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