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書
基本解釋
報喪的書信、文告。 唐 柳宗元 《祭萬年裴令文》:“聞疾馳簡,其命未返,翩其訃書,來自 番禺 。” 清 龔自珍 《哭洞庭葉青原》詩:“果然故人訃書至,神魂十丈為飄搖。” 胡適 《易卜生主義》:“又如 中國 人死了父母,發出訃書,人人都說‘泣血稽顙’,‘苫塊昏迷’,其實他們何嘗泣血?又何嘗‘寢苫枕塊’?”
成語(Idiom):訃書(fù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fù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悼念死者時寫的訃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訃書是中國古代用來悼念死者的一種文書,通常是親友在喪禮期間寫給死者家屬的信函。訃書通常以哀悼之辭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之情,也可以用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和敬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訃書通常用于喪禮期間,作為給親友的慰問和哀悼之辭。它可以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之情,也可以表達對逝者家屬的慰問和支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訃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人們非常注重喪禮,認為逝者的離世是一件重大的事情,需要通過寫訃書來表達對逝者的思念和敬意。訃書的寫作方式和內容都有一定的規范,體現了古代人們對喪禮的重視和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訃書是一個名詞,由“訃”和“書”兩個字組成,其中“訃”是動詞,表示悼念;“書”是名詞,表示文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祖父的喪禮上,我寫了一封訃書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
2. 親友們紛紛寫來訃書,表達對逝者家屬的慰問和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訃書”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喪禮上寫訃書的場景,以及訃書中表達的哀悼之情,從而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喪禮文化和禮儀的知識,以及其他與悼念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寫了一封訃書給我的寵物狗,表達對它的思念和懷念之情。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古代喪禮文化,了解了訃書的重要性。
3. 高中生:在爺爺的葬禮上,我寫了一篇訃書,表達對他的敬意和懷念之情。
4.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我遇到了一位失去親人的朋友,我寫了一封訃書表達對他的慰問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