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俗
基本解釋
(1).邊地風俗。《后漢書·陳龜傳》:“ 桓帝 以 龜 世諳邊俗,拜為度 遼 將軍。”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邊俗性獷悍,從古稱難馴。”
(2).邊地民眾。《后漢書·獨行傳·趙苞》:“﹝ 趙苞 ﹞抗厲威嚴,名振邊俗。”《北齊書·盧潛傳》:“ 潛 輯諧內外,甚得邊俗之和。”
邊俗(biān sú)
發音:biān sú
基本含義:指不合禮儀、規矩的行為或言語。
詳細解釋:邊俗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不符合社會禮儀和道德規范的行為或言談舉止。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該遵循社會規范和道德準則,不做不合禮儀的事情。
使用場景:邊俗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行為或言談舉止不合適,不符合社會禮儀和道德規范的情況。例如,當某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或說粗口時,我們可以用“邊俗”來形容他的行為。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人們非常注重禮儀和規矩,認為一個人的行為和言談舉止應該符合社會的規范和道德準則。因此,當有人的行為或言談舉止不合適時,人們就會用“邊俗”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邊俗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邊”表示不合適的,不符合規范的意思,“俗”表示社會禮儀和道德準則。結合起來,邊俗形容了不合禮儀、規矩的行為或言談舉止。
例句:
1. 他的舉止太邊俗了,完全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2. 這種邊俗的行為在我們的文化中是不被接受的。
記憶技巧:要記住邊俗這個成語,可以聯想到“邊界”和“俗氣”。邊界表示邊緣,不合適的行為就像是越過邊界一樣,超出了社會的規范和道德準則。而“俗氣”表示不雅,與邊俗的含義相近。通過聯想這些詞語,可以幫助記憶邊俗的意思。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中國的禮儀文化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中國的禮儀和道德準則。了解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禮儀差異,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和尊重不同的文化習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太邊俗了,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班上有些同學的言談舉止太邊俗了,影響了整個班級的氛圍。
3. 高中生:我們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要做出邊俗的行為。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具備良好的素質和文明的言行舉止,不要做出邊俗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