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堂
成語(Idiom):碑堂(bēi táng)
發音(Pronunciation):bēi t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堪為楷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碑堂是由“碑”和“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碑,指立在墳墓或紀念地上的石碑,用以紀念功績或表達敬意;堂,指堂堂正正、莊重肅穆的樣子。碑堂在這里引申為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如同立在紀念地上的石碑一樣莊重肅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以及堪為楷模的人。可以用來表揚他人的高尚品德和正直行為,也可以用來自我評價或自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淮南子·修身訓》記載了一個關于碑堂的故事。相傳,漢代時期,有一位名叫劉勰的官員,他在任職期間不貪污受賄,一直以廉潔自持著稱。后來,他去世了,百姓為了紀念他的高尚品德,便在他的墳墓旁邊建了一座石碑,上面刻著“劉勰碑堂”四個字。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碑堂”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生廉潔自持,為人民做出了很多貢獻,真是一個碑堂之人。
2. 這位老師教書育人,言傳身教,是我們學校的一座活生生的碑堂。
3. 我們應該向這些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學習,爭做一個碑堂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碑堂”兩個字的形狀和意義。想象一個高大的石碑(碑),上面刻著“堂堂正正”的字樣,代表正直和高尚的品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相關的成語,如“清廉正直”、“廉潔奉公”等。同時,也可以了解與石碑相關的文化和歷史知識,如石碑的種類、制作工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一座碑堂,我們要向他學習。
初中生:爸爸一直教育我要做一個碑堂之人,不做壞事。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碑堂之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大學生:他的高尚品德和正直行為讓他成為了大家心中的一座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