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徒
基本解釋
叛逆之徒。《宋書·禮志三》:“其 義宣 為逆,未經同告。輿駕將發,丑徒冰消。”《新唐書·元結傳》:“往年逆賊,東窮海,南 淮 漢 ,西抵 函 秦 ,北徹 幽都 ,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幾百萬。” 清 趙翼 《題<褒忠錄>》詩:“大吏以縣為鄰壑,丑徒視城作外府。”
成語(Idiom):丑徒
發音(Pronunciation):chǒu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貌丑陋、品德卑劣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丑徒是由“丑”和“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丑”表示丑陋、不美觀,“徒”表示人。整個成語指外貌丑陋、品德卑劣的人,形容其外表和內在都不堪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外貌丑陋、品德卑劣的人,也可用于形容行為惡劣、無恥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丑陋的徒弟。徒弟外貌丑陋,但他卻以“人無完人”為借口,肆意做惡,最終導致自己被人唾棄。這個故事中的丑陋徒弟成為了丑徒這一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得又丑又德行不端正,真是個丑徒。
2. 這個人外表雖然丑陋,但他內心善良,不是丑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丑徒”拆分為“丑”和“徒”,并記憶其基本含義為“外貌丑陋、品德卑劣的人”。可以通過與“丑陋的徒弟”的寓言故事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外貌、品德相關的成語,例如“丑態百出”、“美人計”等,以豐富詞匯量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丑徒,長得又丑又壞。
2. 初中生:那個同學整天欺負別人,真是個丑徒。
3. 高中生:她外表雖然丑陋,但內心善良,不是丑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