覯痻
成語(Idiom):覯痻 (gòu mí)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m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言行,不敢放肆妄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覯痻是一個四字成語,由“覯”和“痻”兩個字組成。覯指謙虛、謹慎,痻指言行、作為。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言行非常謙虛、小心,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不敢放肆妄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覯痻一詞多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言行舉止上非常謹慎,不敢有絲毫的放肆和妄為之態。可以用于夸獎一個人有謙虛、謹慎的品質,也可以用于自我要求,提醒自己要謹慎行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衛國有一位將軍叫驃騎,他非常謙虛謹慎,對自己的言行要求極高。有一次,他帶領軍隊出征,臨行前他對士兵們說:“我要求自己的標準非常高,希望大家也能觀照自己的言行,不敢放肆妄為。”后來,人們就用“覯痻”來形容這種謙虛謹慎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覯痻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非常覯痻,從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2. 作為一名醫生,她對待每一個病人都非常覯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覯痻與謙虛、謹慎的態度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小心翼翼地走在一根細細的繩子上,表示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不敢有絲毫的放肆妄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謙虛、謹慎相關的成語,如“兢兢業業”、“謙虛謹慎”等,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前都會覯痻地復習,不敢有絲毫的偷懶。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嚴格要求自己,覯痻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3. 高中生:面對高考,他覯痻地備考,每天都有計劃地復習,不敢有絲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