鵾絃
成語(Idiom):鵾絃
發音(Pronunciation):kūn x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琴弦松弛,音調不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鵾,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象征著音樂之美。絃,指琴弦。這個成語比喻琴弦松弛,音調不準,表示演奏或表演不夠精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演奏樂器不夠準確或表演技巧不夠純熟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領域的不精準或不專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楊洪的琴師,他擅長演奏古琴,琴聲美妙動人。有一天,楊洪在演奏時發現琴弦松弛,音調不準。他感到非常困擾,于是他請來了另一位琴師幫忙檢查琴弦。那位琴師仔細檢查后說:“這琴弦已經鵾絃了。”意思是琴弦已經松弛,音調不準確了。從此以后,人們就用“鵾絃”來比喻琴弦松弛,音調不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演奏水平還需要提高,有時候彈得像鵾絃一樣。
2. 這個舞蹈演員的動作太生硬,完全沒有靈活性,跳得就像鵾絃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鵾絃”這個成語與琴弦松弛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下琴弦松弛后演奏的音調不準的情景,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音樂相關的成語,如“琴棋書畫”、“韻味十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練習鋼琴的時候,琴弦沒調好,彈得就像鵾絃一樣。
2. 初中生:他的樂器演奏水平還不夠高,有時候彈得像鵾絃一樣。
3. 高中生:這個舞蹈演員的動作太僵硬了,跳得就像鵾絃一樣。
4. 大學生:他在演講中不夠專業,有時候說話像鵾絃一樣,缺乏準確性和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