棖臬
成語(Idiom):棖臬(chéng ni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éng n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行為態(tài)度不端正,言行不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棖臬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棖”是指木料的橫梁,用來支撐房屋結(jié)構(gòu),而“臬”是指立柱。棖臬的意思是指人的言行不一致,就像房屋的橫梁和立柱不相符合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棖臬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不一致,行為態(tài)度不端正的情況。它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形容一個人表面上做得很好,言辭懇切,但實際上卻言行不一致,不可信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棖臬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相傳,有一位名叫陳寔的官員,他表面上言辭懇切,表現(xiàn)得很好,但實際上他的行為態(tài)度卻不端正。他在官場上濫用職權(quán),搞權(quán)謀之事。因此,人們用“棖臬”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言行不一致的行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棖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棖”和“臬”分別表示木料的橫梁和立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說得很好聽,但實際上他的行為很棖臬。
2. 這個人的言行不一致,真是棖臬之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棖臬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房屋的橫梁和立柱不相符合的場景,來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xué)習(xí)成語,可以了解更多與言行不一致相關(guān)的成語,如“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8歲):他說要幫我做功課,但他卻偷偷溜走了,真是棖臬。
2. 初中生(14歲):老師平時總是鼓勵我們努力學(xué)習(xí),但他自己卻從來不帶頭做,真是棖臬之人。
3. 高中生(17歲):這個政客總是口口聲聲說要為人民做好事,但他實際上卻只關(guān)心自己的利益,真是棖臬不堪。
希望這個學(xué)習(xí)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