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聲
基本解釋
(1).木質之聲,擊木之聲。《靈樞經·經脈》:“聞木聲則惕然而驚。”《莊子·山木》:“ 孔子 窮於 陳 蔡 之間,七日不火食,左據槁木,右擊槁枝,而歌 猋氏 之風……木聲與人聲,犁然有當於人心。”
(2).指樂器木質部分的共鳴聲。 唐 柳宗元 《箏郭師墓志》:“生善音,能鼓十三弦……使木聲絲聲均其所自出。” 清 金農 《四哀詩·張澐》:“古樂棲神明,撫琴臥巖藪,絲中有木聲,不生荊棘手。”
成語(Idiom):木聲
發音(Pronunciation):mù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樂器的聲音,也可以形容聲音柔和悅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聲一詞源自古代樂器,樂器的共鳴箱多為木制,因此稱為“木聲”。木聲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來形容聲音柔和、悅耳動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聲一詞常用于形容音樂、歌聲或其他悅耳的聲音。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聲音柔和、溫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聲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木瓜》一篇中,其中描述了一種樂器的聲音:“斧聲既蹙,鐘磬既匿,享祀既逸,樂聲既簡。”這里的“樂聲既簡”就是指樂器的聲音。后來,人們將這種聲音稱為“木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樂隊的演奏真是美妙,聽起來像是天使的木聲。
2. 她的歌聲像是清晨的鳥鳴,充滿了木聲的溫暖和婉轉。
3. 在那個安靜的夜晚,我聽到了遠處傳來的木聲,仿佛是大自然在低聲呢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木聲與樂器的共鳴箱聯系起來。想象樂器共鳴箱發出的聲音柔和、悅耳,就能記住木聲一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音樂相關的成語,如“鐘鳴鼎食”、“琴棋書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聽爸爸彈吉他,他的木聲很好聽。
2. 初中生:她的聲音像是一陣木聲,讓人感到寧靜和舒適。
3. 高中生:這首歌的木聲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農村聽到的田園樂曲。
4. 大學生:這位歌手的演唱風格很獨特,她的木聲給人一種深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