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矩
基本解釋
合乎曲尺的標準。《周禮·考工記·輿人》:“圜者中規,方者中矩。”《莊子·徐無鬼》:“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是國馬也。” 漢 崔瑗 《草書勢》:“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員不副規。”
成語(Idiom):中矩(zhōng jǔ)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言語得當,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形容做事穩重,不過分也不過于保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矩的意思是指人的行為或言語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既不過分激進,也不過于保守。這個成語形容人做事穩重,不過于冒險,也不過于保守。在各種場合下,中矩都是一種很好的態度,可以使人保持冷靜和穩定,不會因為情緒或沖動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矩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或態度得當,恰如其分。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比如工作、學習、生活等。當一個人在工作中做事穩重、不偏不倚時,可以說他的行為很中矩;當一個人在學習中恰如其分地掌握知識,不過分也不保守時,也可以說他的學習態度很中矩。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的運作方式,如果一個團隊的決策和行動都很中矩,那么它很可能會取得成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竇憲傳》中。竇憲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在處理政務時一直堅持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后來,人們用“中矩”來形容他的行為和態度。這個成語通過竇憲的事跡,表達了一個人在做事時應該恰如其分,不偏不倚的道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是形容詞,表示得當、適中;“矩”是名詞,表示量器、法度。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行為或態度得當,恰如其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回答既不過分激進,也不過于保守,可以說是非常中矩了。
2. 這個團隊的決策和行動都很中矩,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中矩”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畫圖時使用矩形,而這個矩形恰好在中間,表示恰如其分。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閱讀《成語故事大辭典》,了解更多成語的故事和用法。你也可以通過參加成語比賽或編寫成語故事來提高自己的成語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不偏不倚,就像中矩一樣。
2. 初中生:在班級活動中,我不僅積極參與,還能夠保持冷靜和穩定,做事很中矩。
3. 高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我選擇了合適的學習方法,努力備考,保持中矩的學習態度。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始終保持中矩的工作態度,努力完成每一個任務,并且得到了導師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