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仁
基本解釋
婦孺的不忍之心。比喻感情脆弱。 唐 李白 《留別賈舍人至》詩之二:“何必兒女仁,相看淚成行。”
成語(Idiom):兒女仁
發(fā)音(Pronunciation):ér nǚ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兒子和女兒都有仁愛之心,孝順父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兒女仁是由“兒女”和“仁”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兒女指的是兒子和女兒,仁指的是仁愛之心。這個成語形容兒子和女兒都有孝順父母的品質,對父母充滿仁愛之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孝順父母的子女,也可以用來鼓勵孩子們要對父母孝順和關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兒女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論語·學而》中,是孔子對他的學生曾子的贊許之詞。曾子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充滿仁愛之心。孔子對他說:“曾子為仁。”后來,這個成語就成為了形容孝順父母的子女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兒女仁的結構是“兒女+仁”,表示兒子和女兒都有仁愛之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的兒子和女兒都很孝順,真是兒女仁啊!
2. 他的父母年紀大了,但他一直都很關心他們,真是個兒女仁的好孩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們都有仁愛之心,對父母非常孝順,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孝順父母相關的成語和故事來加深對兒女仁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一個兒女仁的好孩子,每天都會幫爸爸媽媽做家務。
2. 初中生:曾子是兒女仁的典范,他對父母非常孝順,一直都很關心他們的生活。
3. 高中生:孔子稱贊曾子是兒女仁,這是因為曾子對父母充滿仁愛之心,一直都非常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