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硯
基本解釋
亦作“ 月研 ”。硯名。 宋 陶穀 《清異錄·文用》:“ 開平 二年,賜宰相 張文蔚 、 楊涉 、 薛貽 寳相枝各二十,龍鱗月硯各一……龍鱗,石紋似之;月硯,形象之, 歙 產也。” 宋 趙希鵠 《洞天清錄集·古硯辨》:“ 歙溪 龍尾 舊坑色淡青黑,湛如秋水,竝無紋,以水溼之,微似紫,乾則否,細潤如玉,發墨如泛油,竝無聲……此亦是卵石,故難得,大者極不過四五寸,多作月研,就其材也。”
成語(Idiom):月硯
發音(Pronunciation):yuè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月亮下的硯臺,比喻文人墨客夜晚創作的場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月硯是一個漢字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月和硯。月指的是月亮,硯指的是用來磨墨的硯臺。月硯的意思是指在月光下磨墨的場所。它比喻文人墨客在夜晚靜謐的環境中進行創作,獲得靈感和啟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月硯這個成語一般用來形容文人墨客在夜晚創作的情景。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安靜、寂靜的環境中進行思考和創作。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具有悠閑、寧靜的氛圍,適合進行創作和思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月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時期的文學作品《文心雕龍》中,作者劉勰在書中寫道:“世稱文人室內磨墨,曰月硯,以其夜磨墨也。”這里的“月硯”指的是文人在夜晚在月下磨墨的場景,成為了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月硯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月”和名詞“硯”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喜歡在夜晚的月光下寫字,感覺像是在月硯中磨墨一樣。
2. 這個公園的環境非常安靜,是一個理想的月硯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月硯”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文人在月光下磨墨的場景,以及他在這個安靜的環境中進行創作的樣子。將這個場景形象地描繪在腦海中,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文人創作相關的成語,如“墨守成規”、“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也都與文人墨客的創作活動相關,可以幫助加深對文學創作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在晚上的月光下寫作業,感覺就像是在月硯中磨墨一樣。
2. 初中生:我喜歡在夜晚的月光下讀書,感覺就像是在月硯中吸取知識。
3. 高中生:我每天晚上都會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寫作,那種月硯的感覺讓我更有靈感。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月硯”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