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絀
- 目錄
- 1、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 斥黜 ”。
成語(Idiom):斥絀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嚴厲地斥責或否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絀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斥”意為嚴厲地批評或指責,“絀”意為否定或駁斥。合在一起,表示嚴厲地斥責或否定某人或某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絀常用于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嚴厲批評或否定。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工作、學習、家庭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德充符》一章中。故事講述了莊子和他的弟子南華子的對話。莊子問南華子:“你可知道‘斥絀’?”南華子回答:“我不知道。”莊子說:“你說‘不知道’就是‘斥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不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時,我們應該謙虛承認,而不是隨便猜測或故意回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斥絀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斥”為動詞,“絀”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我的工作態度進行了嚴厲的斥絀。
2. 她對他的行為進行了公開的斥絀。
3. 老師對學生們的懶散態度進行了嚴肅的斥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其他成語或詞語相對比來記憶斥絀的含義。例如,與“表揚”相對比,斥絀表示批評或否定,與“贊許”相對比,斥絀表示斥責或駁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斥絀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斥責”、“批評”、“否定”等,以加深對斥絀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對他的作業進行了嚴厲的斥絀。
2. 初中生(13-15歲):她對他的行為進行了公開的斥絀,讓他感到很尷尬。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對學生們的懶散態度進行了嚴肅的斥絀,提醒他們要認真對待學習。
4. 大學生(19-22歲):他對我的觀點進行了嚴厲的斥絀,但我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