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
基本解釋
(1).指官位一級。《呂氏春秋·誠廉》:“ 武王 即位,觀 周 德,則使叔 旦 就膠鬲於次 四內 ,而與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
(2).猶言一為陳述。 漢 王褒 《九懷》:“余深愍兮慘怛,愿一列兮無從。”
(3).表數量。用于成行列者。《國語·周語中》“陳其鼎俎” 三國 吳 韋昭 注:“俎設於左,牛豕為一列,魚臘腸胃為一列。”《宋書·樂志一》:“自天子至士,降殺以兩,兩者,減其二列爾, 預 以為一列又減二人,至士止餘四人,豈復成樂?”《新唐書·李晟傳》:“有詔賜第 永崇里 、 涇陽 上田、 延平門 之林園,女樂一列。”《朱子語類》卷八九:“今不異廟,只共一堂,排作一列,以西為上。”如:一列火車。
英文翻譯
1.row
成語(Idiom):一列(yī liè)
發音(Pronunciation):yī l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一列意指一排或一行,表示有序地排列或行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列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表示一個,表示數量上的單一;“列”表示排列,表示有序地排列或行進。一列的基本含義是指物體有序地排列在一起或人們有序地行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列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物體或人們有序地排列或行進的情景。可以用于形容列車、車隊、隊伍等有序排列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們有序地行進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列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軍隊行軍情景。在古代戰爭中,軍隊通常會有序地排列在一起,以便更好地進行指揮和作戰。因此,一列成語就形容了軍隊有序列隊行進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列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隊伍整齊有序地走過大街,形成了一列。
2. 火車一列一列地駛過鐵軌,向前行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列有序排列的物體或人們行進的情景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嘗試用手指排列物體或行進的動作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有序排列或行進相關的成語,例如“一行百列”、“列車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們站成一列,排隊上幼兒園大巴車。
2. 小學生:老師帶領我們一列一列地走過校園,參觀各個地方。
3.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籃球隊一列一列地走進體育館,準備比賽。
4. 高中生:畢業典禮上,同學們一列一列地走上舞臺,領取畢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