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概
基本解釋
◎ 節概 jiégài
[high moral principle] 操守和氣概
行立有節概
詳細解釋
亦作“節槩”。志節氣概。《文選·左思<吳都賦>》:“士有陷堅之鋭,俗有節概之風。” 李周翰 注:“俗有志節梗慨之人。” 唐 高駢 《留別彰德軍從事范校書》詩:“無金寄與白頭親,節概猶夸似古人。”《西游記》第七四回:“怎么長他的威智,興他的節概,不肯傾心吐膽説他個來歷。”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你有好的母親,好的姊妹,好的親戚,好的師友,你的周圍都是有節概、有教養的人。”
成語(Idiom):節概(jié gài)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g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節概指的是保持節操和概念,不輕易改變或背離自己的原則和立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概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節,指的是保持道德操守,不做違背原則的事情;概,指的是保持思想觀念的一致性,不隨意改變立場。節概的意思是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不被外界的影響所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或困難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也可以用來勸告他人要保持節操和概念,不要隨意改變立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贊傳》中有一則故事,董贊是漢朝的一位官員,他在擔任宰相期間,一直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受賄賂,不偏袒親友。后來,他因為堅守節操而被贊譽為“節概之臣”。這個故事源于董贊的廉潔和堅持原則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概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堅守節操和概念,從不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情。
2. 在面對困難時,她能夠保持節概,不輕易改變立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節概這個成語。可以將“節”字與保持節操的意思聯系起來,將“概”字與保持概念一致性的意思聯系起來。這樣聯想起來,就能夠記住節概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節概相關的成語,進一步豐富對節概的理解。例如,“守株待兔”、“堅守陣地”等都與堅持原則和立場有關,可以加深對節概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保持節操和概念,不做欺騙別人的事情。
2. 初中生:在選擇朋友時,要看對方是否有節操和概念。
3. 高中生:在面對考試壓力時,要保持節操和概念,不走捷徑。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堅守節操和概念,不參與違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