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外
基本解釋
◎ 見外 jiànwài
[regard sb. as an outsider;be treated as a stranger] 不當作親近的人對待
反義詞
熟落、熟絡
英文翻譯
1.regard sb. as an outsider
詳細解釋
(1).謂了解外部情況。
(2).不當自己人看待。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七:“ 范 見便敘寒溫,乃屈 楚賓 :‘愿過敝舍,無見外也。’”《水滸傳》第二四回:“那婦人連聲叫道:‘叔叔卻怎地這般見外,自家的骨肉,又不伏侍了別人。’”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已經收下了,東西也不多,又是給 巧珠 的,退回去,反而見外了。”
成語(Idiom):見外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w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感到陌生或不熟悉,對待別人客氣拘束,不敢放得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外是指對待他人時過于拘謹,不敢放松自己,常常表現為對別人客氣過分,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或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見外通常用于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在陌生環境或與不熟悉的人交往時。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待客人或陌生人時過于拘束,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或情感。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感到不自在,不敢放松自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鄭國穆公的人,他是一個非常客氣的人,對待他人總是過于拘謹,不敢放松自己。因此,人們就用“見外”來形容這種對待他人過于拘束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見”和“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新的工作環境中總是感到很見外,不敢與同事們交流。
2. 她對待客人總是過于見外,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見外”這個成語與拘束、客氣、不敢放松自己等概念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不自在,不敢放松自己,因此對待他人過于拘束,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或文章來進一步了解見外的含義和用法。也可以嘗試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和他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思考是否存在見外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在新學校感到很見外,不敢和陌生的同學交朋友。
2. 初中生(13-15歲):她在新的班級中總是感到很見外,不敢與同學們交流。
3. 高中生(16-18歲):他在陌生的社交場合總是感到很見外,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4. 大學生(19-22歲):在新的大學里,我感到很見外,不敢與陌生的同學交流。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他在新的工作環境中總是感到很見外,不敢放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