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病狂喪心 (bìng kuáng sàng xīn)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kuáng sàng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思想極端瘋狂,喪失理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病狂喪心形容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極端瘋狂,喪失了理智和常識。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異常、荒謬、不理智,甚至是瘋狂到了極點的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某人在某種情況下表現出的極端瘋狂和不理智的行為。例如,可以說一個人在賭博上輸掉了全部的財產,他的行為可以被形容為病狂喪心。另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極端的政治觀點或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病狂喪心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小說《水滸傳》。故事中,有一個叫做楊志的人,因為對朝廷不滿而起義。他在起義之初非常狂熱和激進,但隨著起義的失敗和自己的妻子被官兵殺害,他的思想逐漸變得瘋狂和極端。因此,病狂喪心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病狂喪心是由“病”、“狂”、“喪心”三個詞組成的,形容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瘋狂到了極點,喪失了理智和常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追求權力,不惜使用各種手段,簡直病狂喪心。
2. 這個恐怖分子的行為完全病狂喪心,不顧及任何人的生命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拆解為三個部分來記憶,即“病”、“狂”、“喪心”,并且聯想到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變得極端瘋狂和不理智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病狂喪心相關的成語,例如“狂妄自大”、“瘋狂到了極點”等,以擴大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舉止和言行非常病狂喪心,讓人感到害怕。
2. 中學生(13-18歲):這個電影中的反派角色病狂喪心,他的計劃簡直匪夷所思。
3. 大學生(19-22歲):這個政治家的言論病狂喪心,完全不符合現實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