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
基本解釋
指晨一時至三時。 唐 杜甫 《月》詩:“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 宋 陸游 《除夜雪》詩:“北風吹動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參見“ 五更 ”。
成語(Idiom):四更(sì gē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sì g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凌晨時分,即夜里三更之后的時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更是指在古代將夜間分為五更,每更相當于兩個小時的時間。四更即為夜里三更之后,約為凌晨時分。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在深夜時分仍然不睡覺,或者形容一種夜深人靜的氛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更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在深夜時分依然忙碌工作或熬夜讀書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夜晚安靜、寂靜無聲的景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更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據(jù)說,在戰(zhàn)國時期,荀卿是齊國的一位重要官員,他每天夜里很晚才睡覺,總是到了四更時分才休息。他的朋友們都很佩服他的勤奮和努力,因此后來人們就用“四更”來形容在深夜時依然不休息的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復雜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在四更時分才入睡。
2. 在這個安靜的四更時刻,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思考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更的“四”字記憶為夜晚的四個小時,即指的是深夜的時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時間相關(guān)的成語,比如“三更半夜”、“五更”等,來豐富對時間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晚上我熬到了四更,完成了作業(yè)。
2. 初中生(13-15歲):我在四更時分才完成了復習,希望能考好。
3. 高中生(16-18歲):四更時分,我還在為高考努力奮斗。
4. 大學生及以上:四更時分,圖書館里依然有很多人在學習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