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歸道
基本解釋
離開家庭,皈依佛門。 唐 陳子昂 《為人請子弟出家表》:“請以當家子弟三兩人奉為高宗大帝,出家歸道。”
成語(Idiom):出家歸道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jiā guī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放棄塵世的繁華,選擇修行佛道或道家的生活方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家,指離開家庭、社會,進入寺廟或道觀成為僧尼或道士;歸道,指回歸佛教或道教的教義和修行。出家歸道意味著舍棄塵世的欲望,追求心靈的平靜和超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放棄名利和物質追求,追尋心靈的自由和寧靜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莊子的朋友齊物子放棄了官職和封地,選擇了出家修行。他告訴莊子:“我已經出家歸道,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這個故事成為了“出家歸道”這一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放棄了高薪的工作,出家歸道去修行佛教。
2. 她厭倦了塵世的紛擾,決定出家歸道,過上簡樸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出家歸道”想象成一個人從繁華的家庭和社會中走出,回歸到清凈的寺廟或道觀中修行。將這個形象牢記于心,有助于記憶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有關佛教和道教的知識,了解更多關于修行和追求心靈平靜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想將來出家歸道,成為一名和尚。
初中生:他出家歸道后,過上了簡樸而有意義的生活。
高中生:她選擇了出家歸道,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