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網
成語(Idiom):攔網
發音(Pronunciation):lán w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阻止、擋住對方的計劃或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攔網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攔指阻擋、擋住,網指陷阱、計謀。攔網的含義是指阻止對方的計劃或行動,使其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攔網常用于形容在關鍵時刻阻止對方行動的情況,表示采取措施阻擋對方的計劃或行動,使其無法得逞。可以用于描述體育比賽中某隊員成功擋住對方進攻,防守得當的情景,也可以用于形容在商業競爭中成功阻止對手的策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攔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酷吏列傳》中的一個故事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臣田忌率領齊軍和趙軍進行馬球比賽。田忌的馬匹實力較弱,于是他采取了策略,將實力較強的馬匹分別與對方的最強和最弱的馬匹進行比賽。第一場比賽,田忌的馬匹攔住了對方最強的馬匹,第二場比賽,田忌的馬匹攔住了對方最弱的馬匹。最終,田忌采取攔網的策略,成功地使齊國贏得了比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商業競爭中,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攔網。
2. 在足球比賽中,他攔網得當,成功阻止了對方的進攻。
3. 這個團隊的防守非常出色,總能攔住對手的進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攔網”這個成語與體育比賽中的防守動作聯系起來,想象自己是一名防守球員,攔住對方的進攻,從而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攔網相關的成語,例如“攔路虎”、“攔腰斬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手攔網,成功阻止了對方的進攻。
2. 初中生:我們要做一個攔網的團隊,阻止對方的計劃。
3. 高中生:在商業競爭中,他們采取了攔網的策略,成功阻止了對手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