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辭
成語(Idiom):茍辭(gǒu cí)
發音(Pronunciation):gǒu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茍且敷衍的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茍辭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茍”指為了眼前的利益而茍且敷衍,不認真思考;“辭”指言辭、語言。茍辭的含義是指敷衍塞責的言辭,不真實、不負責任的言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茍辭常用于批評和諷刺他人在言辭上敷衍搪塞、不真實不負責任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回答問題時不嚴謹、不真實、不負責任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茍辭最早出現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原文是“茍且而已矣,不可長也”。后來演變成了現在的成語“茍辭”。這句話是指淮陰侯劉邦在答復朝廷對他的問候時,敷衍塞責地說了這句話。后來,人們用“茍辭”來形容言辭敷衍、不真實、不負責任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茍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試時只是茍辭應付,沒有真正回答問題。
2. 這份報告只是茍辭而已,沒有提供實質性的信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茍辭”與“敷衍搪塞”、“不真實不負責任”的意思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說話時茍且敷衍、不真實不負責任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茍辭相關的成語,如“茍且偷生”、“敷衍塞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問我問題,我不能茍辭應付,要認真回答。
2. 初中生:他考試沒有好好準備,只是茍辭應付考官,所以沒有考好。
3. 高中生:政府官員在會議上茍辭塞責,沒有給出解決問題的實質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