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延
成語(Idiom):捱延(ái yán)
發音(Pronunciation):ài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勉強度日,苦苦支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捱延指勉強度日,苦苦支撐。形容在困難或艱苦的環境中,勉強堅持下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生活困頓、經濟拮據、時間拖延等情況下,人們艱難度日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捱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捱延掙揣》一則。故事中,有個人因為貧困而過著艱苦的生活。他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勉強度日,艱難支撐。故事情節生動地描繪了“捱延”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捱延是由“捱”和“延”兩個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捱延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一份工作。
2. 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他只能捱延著支付房租和生活費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捱延的發音“ài yán”與“挨嚴”的發音相聯想,表示在嚴苛的環境下勉強支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困難、艱苦相關的成語,如“步履維艱”、“屈指可數”等,可以擴展對這類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爸爸生病了,媽媽一個人要照顧家里,她很辛苦,但還是捱延著。
初中生:考試前夜,我才開始復習,只能捱延到深夜。
高中生:雖然家庭經濟困難,但我會努力學習,不讓自己捱延下去。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捱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