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瑟
成語(Idiom):捺瑟(nà sè)
發音(Pronunciation):nà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強壓、壓抑自己的情感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捺瑟是由“捺”和“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捺意為按、按壓,瑟意為古代的一種弦樂器。捺瑟形容人們壓抑自己的情感或行為,不敢表露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捺瑟常常用于形容人們在特定情況下,因為種種原因而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或情感。可以用來描述工作場合上的壓抑、學生在學校中不敢展示自我、戀愛關系中的隱忍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捺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章中。故事中,莊子與惠子一同游覽秋水之地,莊子看到秋水的美麗景色,心中感動,想要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但又擔心自己的言辭無法表達出真實的感受,于是莊子對惠子說:“捺瑟而歌,方則和。”意思是說,只有按瑟而歌,才能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在特定情況下,要勇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不要捺瑟壓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一直捺瑟,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2. 她捺瑟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向他表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捺瑟”想象成一個人在按照自己內心的聲音彈奏瑟琴,但是聲音卻被壓抑住了,無法傳達出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捺瑟相關的成語,如“滿腹經綸”、“杞人憂天”等,來豐富自己的漢語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捺瑟了很久,最后還是鼓起勇氣向老師提問了。
2. 初中生:他捺瑟了很久,終于在班會上向同學們坦白了自己的困擾。
3. 高中生:她捺瑟了很久,在高考前夕才告訴父母自己想報考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