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石
成語(Idiom):碑石
發音(Pronunciation):bēi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具有歷史、紀念或象征意義的石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碑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一種紀念物,用于記錄重要事件、人物或事跡。碑石通常由石材制成,上面刻有文字和圖案,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些事物或人物具有歷史、紀念或象征意義。也可以用于比喻某種事物具有重要、不可動搖的地位或作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碑石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見于《詩經·小雅·鶴鳴》:“石碏可鏤,石碏可琢。”意為石塊可以雕刻、琢磨。后來,碑石逐漸成為紀念和表彰重大事件或人物的常見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碑”和“石”兩個詞組成,構成了一個固定的詞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碑石記錄了我們國家的歷史發展。
2. 他是我們學校的精神碑石,對學生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紀念”、“歷史”等相關的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碑石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碑文文化,以及一些著名的碑刻,如秦始皇兵馬俑的碑文、北魏孝文帝碑、唐代的大書法家歐陽詢碑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座碑石上刻著我們學校的名字。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塊社會發展的碑石。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碑石,它們記錄了我們國家的發展歷程。
4. 大學生:這部電影是對那段歷史的一塊碑石,讓人們記住了那個時代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