隄遏
成語(Idiom):隄遏(dī 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dī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隄遏是一個四字成語,意思是修筑堤壩,阻止水流泛濫。也用來形容抑制、遏制某種勢力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隄遏這個成語源自于《左傳·成公二年》:“隄遏四方之水。”其中,“隄”指的是修筑堤壩,用來防止水流泛濫,“遏”則是指阻止、抑制。這個成語的含義延伸到了抑制和遏制某種勢力或行為的意義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隄遏通常用于形容抑制、遏制某種勢力或行為。可以用來形容抑制犯罪、遏制戰(zhàn)爭、阻止謠言傳播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隄遏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當時的齊國國君成公想要修筑堤壩來防止水災。他下令修筑堤壩,成功地遏制了四方之水的泛濫,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后來,人們用“隄遏”來形容抑制和遏制各種勢力和行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隄遏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定,我們必須隄遏犯罪行為的蔓延。
2.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隄遏戰(zhàn)爭的爆發(fā)。
3.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可以隄遏謠言的傳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隄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修筑堤壩的場景,用來阻止水流泛濫,類似于抑制和遏制某種勢力或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隄遏相關(guān)的成語來擴展對該主題的了解,如“遏制”、“抑制”、“遏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要隄遏自己的貪玩心,好好完成作業(yè)。
2. 初中生(13-15歲):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隄遏犯罪行為的發(fā)生。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應(yīng)該努力學習知識,以隄遏無知的蔓延。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我們要通過加強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行,隄遏腐敗現(xiàn)象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