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
基本解釋
(1).忘我,置生命于度外。《莊子·大宗師》:“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 成玄英 疏:“隳體離形,坐忘我喪,運心既久,遺遣漸深也。”
(2).外甥。《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遜 外生 顧譚 、 顧承 、 姚信 并以親附太子,枉見流徙。”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桓豹奴 是 王丹陽 外生,形似其舅, 桓 甚諱之。” 唐 元稹 《贈咸陽少府蕭郎》詩:“ 陸 家幼女託良壻, 阮氏 諸房無外生。” 宋 蘇軾 《與外生柳閎》:“ 展如 外生:人來得書,知奉太夫人康寧,新婦外孫各無恙。”
英文翻譯
1.exogenesis
成語(Idiom):外生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部產生,與內生相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生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外部產生,與內生相對。外生一詞常用于生物學中,形容生物由外部因素產生或影響。在日常語境中,外生也可以用來描述事物或現象的來源或起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外生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生物的生長、發展或變化過程中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它也可以用來描述事物或現象的起源或來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外生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章中,是莊子對于外物與內物的分析和討論。莊子認為外物是由天地萬物所產生,而內物則是由人的內在因素所決定。這種思想被后來的學者引用并發展成為外生一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生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外”和“生”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外生的,需要從外部因素中找到。
2. 這個植物的生長受到了外生因素的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內生”相對比來記憶外生這個成語。內生指內部產生,而外生則指外部產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生物學中外生和內生的概念,了解生物體的發育和變化過程中受到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花是外生的,因為它是從花店買回來的。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發展是外生的,因為它受到了外部投資的影響。
3. 高中生:這個理論的提出是外生的,因為它是從國外引進的。
4. 大學生:這個社會問題的產生是外生的,因為它與社會環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