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宄
基本解釋
兇惡奸邪。《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孫權 自破 關羽 并 荊州 之后,志盈欲滿,兇宄以極,是以 宣文侯 深建宏圖大舉之策。”
成語(Idiom):兇宄(xiōng guǐ)
發音(Pronunciation):xiōng g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兇惡的鬼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兇宄是指兇惡的鬼怪,形容邪惡兇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兇宄一詞多用于文學作品、戲劇、影視劇等藝術創作中,形容邪惡的角色或惡勢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兇宄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二十四年》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哀公因為寵信奸臣,被稱為兇宄。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擴展為形容兇惡的鬼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兇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電影中的反派角色真是個兇宄,令人恐懼。
2. 那個惡勢力像兇宄一樣,時刻威脅著社會的安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兇宄想象成一個兇惡的鬼怪,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鬼怪的文化和傳說,以及相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只黑貓看起來像個兇宄,嚇人。
2. 初中生:這個漫畫里的反派角色真是個兇宄,讓人毛骨悚然。
3. 高中生:他的行為真是個兇宄,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4. 大學生:這個政治家被稱為兇宄,因為他的政策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兇宄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