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服
基本解釋
繡有飛魚花樣的顯貴官服。《明史·輿服志三》:“十六年,羣臣朝於駐蹕所,兵部尚書 張瓚 服蟒,帝怒,諭閣臣 夏言 曰:‘尚書二品,何自服蟒?’ 言 對曰:‘ 瓚 所服,乃欽賜飛魚服,鮮明類蟒耳。’”
成語(Idiom):飛魚服(fēi yú fú)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yú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言行不合時宜,顯得滑稽可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魚服是由“飛魚”和“服”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飛魚是一種能夠在空中飛行一段距離的魚類,而“服”則指衣服。這個成語比喻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與環境不協調,顯得滑稽可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舉動或言語不合時宜,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舉止滑稽可笑,令人發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飛魚服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并無確切記載。根據一些文獻資料和研究,飛魚服的起源可能與古代民間故事或寓言有關。在古代,人們常常用動物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和性格。飛魚是一種魚類,它具有在空中飛行的能力,而且在水下游動時顯得非常漂亮。然而,當它離開水面,試圖在空中飛行時,卻顯得笨拙滑稽。因此,飛魚服成為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用來形容人的言行不合時宜,顯得滑稽可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飛魚+賓語+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就像飛魚服一樣,讓人不禁捧腹大笑。
2. 在這個莊重的場合,他的幽默舉止顯得有些飛魚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飛魚的形象與不合時宜的舉動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穿著飛魚服在正式場合表演滑稽動作,這樣的形象會更加鮮明和生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言行不合時宜的成語,如“掩耳盜鈴”、“畫蛇添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就像飛魚服一樣,讓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
2. 初中生:在那個正式的場合,他的幽默舉止顯得有些飛魚服,大家都被他逗樂了。
3. 高中生:他的言行舉止總是那么不合時宜,就像是穿了一身飛魚服一樣,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