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裸
成語(Idiom):袒裸(tǎn luǒ)
發音(Pronunciation):tǎn l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赤身裸體,沒有遮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袒裸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袒指赤身露體,裸指沒有遮掩。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沒有穿著衣物或沒有保護措施,暴露在外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袒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公開場合或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毫無顧忌地暴露自己的真實面貌或私密部分。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種情況或問題被完全揭示或暴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袒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東夷傳》中。相傳在古代,有一個東夷部落的首領自稱為“裸裎”,意為赤身裸體。他認為裸體是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因此他和他的部落成員經常裸體出現在公眾面前。后來,這個首領的名字被用來形容一個人毫無顧忌地展示自己真實面貌的狀態,演變成了袒裸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袒裸是一個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形容詞“袒”表示赤身,形容詞“裸”表示沒有遮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夏天的沙灘上袒裸著享受陽光。
2. 這部電影揭示了社會的黑暗面,讓人感到袒裸的真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赤身裸體地站在公共場合,暴露自己的真實面貌,這樣的畫面很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赤身裸體”、“袒胸露背”等,來擴大對于裸體和暴露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海灘上袒裸游泳。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袒裸的表演讓觀眾大吃一驚。
3. 高中生:這部電影以袒裸的方式揭示了社會的黑暗面。
4. 大學生:在這個時代,人們更愿意袒裸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