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口
成語(Idiom):藉口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借口;找借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為了掩蓋真實目的或者逃避責任等,編造出來的理由或借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指責或諷刺某人為了逃避責任或掩蓋真相而編造的借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藉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禮記·大學》。在古代,人們常常借口說自己的言行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道德準則。后來,“藉口”逐漸演變為指責或諷刺某人編造的虛假借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藉口”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別是“藉”和“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找藉口不出席會議。
2. 她為了逃避責任,編造了一個蹩腳的藉口。
3. 不要總是用藉口推卸責任,應該勇于承擔自己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藉口”。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口的旁邊,他在那里編造各種借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借口、責任相關的成語,如“推卸責任”、“敷衍塞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沒有完成作業是因為我生病了,這只是一個藉口。
2. 初中生:他總是找藉口逃避上課,老師很生氣。
3. 高中生:她為了不去參加班級活動,編造了一個無理的藉口。
4. 大學生:他不愿意承認自己犯了錯誤,總是找一些藉口來推脫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