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柶
基本解釋
古代一種木制的禮器,兩頭屈曲,狀如匙,用來舀取食物。《儀禮·士喪禮》:“東方之饌兩瓦甒,其實醴酒,角觶木柶。”《新唐書·禮樂志十》:“朔望殷奠,饌於東堂下,瓦甒二,實醴及酒,角觶二,木柶一。”
成語(Idiom):木柶(mù sà)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s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無能,無用之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柶源自于古代農村中用來支撐房屋的柱子,如果柱子沒有用處或者沒有起到支撐的作用,就被稱為木柶。因此,成語“木柶”用來形容一個人無能、無用,毫無作用或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沒有任何貢獻或價值,只是擺設而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木柶”成語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可以從成語的字面意義來推測。由于“木柶”本身是一種支撐結構,如果柱子沒有起到支撐的作用,就是無用的。因此,人們常用“木柶”來形容一個人無能、無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只是個木柶,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有意義的工作。
2. 這個學生在班級里就像一根木柶,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想象一個無用的柱子,沒有任何功能,就像一個人無能、無用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廢物”、“擺設”等,來拓展對無能、無用之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級里就像一根木柶,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活動。
2. 初中生:那個同學真是個木柶,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有意義的事情。
3. 高中生:他在學校里就是一個木柶,沒有任何才能或貢獻。
4. 大學生:他在團隊中就像一根木柶,沒有任何實際作用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