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蛆
基本解釋
(1).蛆蟲之類。《后漢書·繆肜傳》:“掠考苦毒,至乃體生蟲蛆。” 宋 邵雍 《觀十六國吟》:“衣到敝時多蟣蝨,瓜當爛后足蟲蛆。” 元 劉致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見如今虛其府庫,好教他鞭背出蟲蛆。”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蟲蛆也許是不干凈的,但它們并沒有自鳴清高。”
(2).蛆蟲體肥色白,常以喻美人面龐的豐腴白凈。 唐 張鷟 《游仙窟》:“蟲蛆面子,妬殺 陽城 ;蠶賊容儀,迷傷 下蔡 。”
成語(Idiom):蟲蛆 (chóng cū)
發音(Pronunciation):chóng c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壞人、無用之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蟲蛆”比喻人品惡劣、無用之徒。形容這些人的行為卑劣、無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道德敗壞、品行惡劣的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合,例如討論社會道德問題、評價不良行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蟲蛆”來自《左傳·襄公十七年》:“蟲蛆之言無益于治。”在古代,人們認為蟲蛆是腐敗的象征,喻指品行敗壞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一直以來都是個蟲蛆,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沒有任何貢獻。
2. 那些只會說空話的人都是些蟲蛆,不能相信他們的承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蟲蛆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蟲蛆通常與腐敗、惡劣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因此可以通過想象一個惡心的蟲蛆,來聯想到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用法和背后的文化內涵,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欺負同學的人是個蟲蛆,我們不應該跟他玩。
2. 初中生:老師說那些作弊的同學是蟲蛆,我們不能和他們一起學習。
3. 高中生:那些欺負弱者的人是些蟲蛆,我們應該保護弱者的權益。
4. 大學生:社會上有很多蟲蛆,我們要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