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罷
基本解釋
罷免?!?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府縣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為事,輒斥罷之?!薄?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朱浮傳》:“帝以二千石長吏多不勝任,時有纖微之過者,必見斥罷?!?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臺諫官 許古 、 劉元規 之徒見其恣橫,相繼言之。 高琪 大怒,斥罷二人?!?/p>
成語(Idiom):斥罷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b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斥責、駁斥并結束某種行為或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斥”表示批評、指責,第二個字“罷”表示結束、停止。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通過批評或指責來結束某種行為或狀態。斥罷強調了批評的力量和影響,以及通過批評來改變錯誤或不良行為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罷常用于表達對錯誤、不當行為的批評和指責,并希望通過批評來結束這種行為或狀態。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家庭、學校、工作場所等。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可以用斥罷來批評孩子的錯誤行為,以期望他們能改正過來。在工作場所,上級可以使用斥罷來指責下屬的錯誤決策,以期望他們能及時改正并提高工作質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個人叫公孫龍,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但性格十分驕傲自大。一次,公孫龍在朝廷上發表了一篇意見,但其他人對他的觀點表示了反對和批評。公孫龍非常憤怒,他大聲喊道:“斥罷!”意思是要結束批評和反對的聲音。但是,他的這種態度遭到了眾人的反感,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和孤立。從此以后,“斥罷”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那些自以為是、不接受批評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斥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容易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對學生的懶散態度進行了斥罷,希望他們能夠努力學習。
2. 領導對員工的工作失誤進行了嚴厲的斥罷,以提醒他們注意細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斥罷這個成語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可以想象一個人被批評時,他的臉上露出憤怒和不滿的表情,然后大聲喊道:“斥罷!”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發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斥罷相關的成語,如斥責、斥逐等。了解更多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你提高漢語水平,并豐富你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同學們的無禮行為進行了斥罷,讓大家都明白了禮貌的重要性。
2. 初中生:班主任對我們的學習態度進行了斥罷,提醒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
3. 高中生:老師對我們的考試作弊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斥罷,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誠信的重要性。
4. 大學生:導師對我們的科研工作進行了斥罷,希望我們能夠更加認真負責地完成任務。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語“斥罷”。祝你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