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籍
成語(Idiom):赤籍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戶籍,沒有國家認可的身份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赤籍一詞源自古代,赤指裸露,籍指戶籍。赤籍原本是指沒有戶籍的人,沒有國家認可的身份地位。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沒有固定住所或沒有正式身份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赤籍一詞多用于描述社會底層、無家可歸或沒有正式身份的人。在現代社會中,赤籍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特殊群體,如無國籍人士、流浪漢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赤籍一詞的起源不太清楚,但可以推測它與古代社會制度有關。在古代,沒有戶籍的人往往是社會底層,沒有固定住所和穩定生活來源。因此,赤籍一詞在古代社會中常用來指代這些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赤籍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赤”和名詞“籍”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赤籍無業游民,過著流浪的生活。
2. 這個城市里有很多赤籍人士,社會對他們的關注不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赤籍這個成語:
1. 關聯記憶:將赤籍與社會底層、無家可歸等概念聯系起來,形成記憶關聯。
2. 反義記憶:將赤籍與有國籍、有正式身份等概念進行對比,形成記憶對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與赤籍相關的話題,如無國籍人士的權益保護、社會底層群體的生活狀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認識一個赤籍的小朋友,他沒有家庭,需要我們的幫助。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應該關注社會上的赤籍人士,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
3. 高中生(16-18歲):赤籍問題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平現象,我們應該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4. 大學生及以上:我們應該加強對赤籍人士的法律保護,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