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籍
成語(Idiom):按籍(àn jí)
發音(Pronunciation):àn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按照籍貫、出身來分辨對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按籍意為根據人的籍貫、出身來區別對待。這個成語常用來指代按照身份或出身來對人進行區分或對待。在古代社會,人們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往往與他們的出身有關,所以按籍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社會分層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按籍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社會中對人的不公平對待,或者用來批評某些人按照身份來區別對待他人的行為。例如,你可以說某個公司的招聘過程按籍進行,而不是按照能力和素質來選拔人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按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人們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往往與他們的出身有關。按籍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社會分層方式,用來區分不同的社會等級和階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按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沒有特定的詞序要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公司,晉升機會是按籍來分配的,而不是根據能力和表現。
2. 這個學校的錄取政策按籍進行,給本地學生優先錄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按籍”拆分成“按”和“籍”兩個部分來記憶。同時,可以聯想到封建社會中人們被按照出身來分層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封建社會的社會等級制度和出身對人的影響,可以更好地理解按籍這個成語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班級里有一個特別喜歡按籍對待同學的同學,總是只和同鄉的孩子玩。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學校的學生會主席選舉好像是按籍來決定的,讓人覺得不公平。
3. 高中生(16-18歲):社會上的一些人很喜歡按籍來評價一個人的能力和價值,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4. 大學生(19-22歲):在職場上,有些公司的晉升機制是按籍進行的,這讓很多優秀的人才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