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齒
基本解釋
頭發和牙齒。借指身體、性命。 三國 魏 曹丕 《答許芝上代漢圖讖令》:“夙夜憂懼,弗敢遑寧,庶欲保全髮齒?!?/p>
成語(Idiom):發齒
發音(Pronunciation):fā c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紀尚輕,牙齒還未長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齒是指兒童剛長出來的牙齒,意味著年紀尚幼。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年輕,尚未成熟,缺乏經驗或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齒常用于形容年輕人或事物,強調其年輕、不成熟的特點。例如在職場上,可以用來形容剛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孟子問荀卿:“人何以謂之賤?”荀卿回答:“發齒。”意思是說人年紀尚小,還沒有長出成年人的牙齒,因此被認為是賤下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齒是一個名詞詞組,由“發”和“齒”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年輕人雖然發齒,但他的才華和能力非常出眾。
2. 他雖然年紀小,但已經展現出了不同尋常的發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發齒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小孩子露出了一口剛長出的牙齒,表示他還很年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年輕、成熟相關的成語,如“龍生九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還是個發齒,每天都在長大。
2. 初中生:雖然他還是個發齒,但他的才華讓我刮目相看。
3. 高中生:盡管他年輕,但他已經展現出了不同尋常的發齒。
4. 大學生:雖然我們還是發齒,但我們有著無限的潛力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