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圖
基本解釋
古代用兵的一種陣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推演兵法,作八陣圖。”《晉書·桓溫傳》:“初, 諸葛亮 造八陣圖於 魚腹 平沙之下,纍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 溫 見之,謂‘此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能識之。” 唐 杜甫 《八陣圖》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遺址傳說不一:(1)《水經注·沔水》謂在 陜西 沔縣 東南 諸葛亮 墓東。(2)《水經注·江水》、《太平寰宇記》謂在 四川 奉節縣 南江邊。(3)《太平寰宇記》、《明一統志》謂在 四川 新都縣 北三十里 牟彌鎮 。后以比喻巧妙難測的謀略。 明 王錂 《春蕪記·訴怨》:“縱是那八陣圖怎施靈異,六出計漫夸奇詭。俺呵,到如今一諾敢辭也。” 克非 《春潮急》四:“只要你的八陣圖擺的高明,還怕他不鬧個焦頭爛額,而后一步一步地走進圈圈嗎?”
成語(Idiom):八陣圖 (bā zhèn tú)
發音(Pronunciation):bā zhèn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八陣圖是指古代軍事上的戰術陣型,也用來比喻困境或陷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陣圖源自中國古代兵法書《孫子兵法》,是一種用來布置陣型的戰術圖形。它由八個不同的陣型組成,包括方圓、鋒矢、魚鱗、偃月、錐狀、雁行、長蛇和衡軛。每個陣型都有其特定的作戰目的和戰術布局。八陣圖的使用需要根據敵情和地形靈活變化,以達到最佳的戰術效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陣圖常用來比喻處于困境或陷阱中,無法擺脫的局面。它可以形容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在面對困難時,陷入被動局面,無法逃脫或解決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陣圖最早出現在《孫子兵法》中,孫子是中國古代軍事家和戰術家,他在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戰術陣型,其中包括八陣圖。八陣圖是他根據自己的戰爭經驗總結而成的,用來指導軍隊在戰場上的作戰布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陣圖的結構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八陣”和“圖”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被對手設下的八陣圖困住了,無法找到突破口。
2. 這個項目遇到了八陣圖,我們需要想辦法解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八個不同的陣型和其對應的特點進行記憶,例如方圓陣型的特點是四面八方無死角,鋒矢陣型的特點是迅猛突進等。同時,可以將八陣圖與兵法書《孫子兵法》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中國古代兵法和戰術感興趣,可以深入學習《孫子兵法》和其他古代兵書,了解更多有關戰爭和軍事戰術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學習了八陣圖的知識。
2. 初中生:老師講解了八陣圖的戰術布局和應用。
3. 高中生: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八陣圖在古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4. 大學生:這個項目遇到了八陣圖,我們需要尋找解決方案。
5. 成人:他們陷入了八陣圖,無法擺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