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鄭
基本解釋
指 唐 鄭從讜 與 鄭畋 。《新唐書·鄭從讜傳》:“初,盜流中原, 沙陀 彊悍,而卒收其用者,蓋 從讜 為 太原 重也。時 鄭畋 以宰相鎮 鳳翔 ,移檄討賊,兩人以忠義相提衡,賊尤憚之,號‘二 鄭 ’云。”
成語(Idiom):二鄭
發音(Pronunciation):èr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人共同合謀作惡,勾結在一起進行不法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鄭是由兩個姓氏組成的成語,表示兩個人合謀作惡。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兩個人物:鄭國渠和鄭國石。鄭國渠和鄭國石是春秋時期的兩個大臣,他們勾結在一起,共同進行不法行為,最終導致國家的滅亡。因此,二鄭成為了合謀作惡的代名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鄭一詞通常用于形容兩個人勾結在一起,共同進行違法犯罪或其他不道德的行為。它可以用來批評和警示那些勾結作惡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鄭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傳說,講述了鄭國渠和鄭國石合謀作惡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后人總結為成語,用來警示人們不要勾結作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鄭是一個由兩個姓氏組成的成語,表示兩個人合謀作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商人二鄭,合謀欺騙客戶。
2. 他們二鄭起來,一起偷竊了公司的機密文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鄭”字與“作惡”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二鄭”與合謀作惡的概念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合謀作惡相關的成語,如“同流合污”、“勾結作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兩個小偷二鄭,一起偷了我的零食。
2. 初中生:他們二鄭起來,一起作弊考試。
3. 高中生:這兩個政客二鄭,合謀貪污國家資金。
4. 大學生:他們二鄭起來,一起策劃了一場大型金融詐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