纓索
成語(Idiom):纓索(yīng suǒ)
發音(Pronunciation):yīng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中的戰馬韁繩和轡頭,比喻控制或支配別人的手段或關鍵之所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纓索”源自古代戰爭中的馬具,韁繩和轡頭是控制戰馬的關鍵工具,能夠直接影響戰馬的行動。在引申意義上,成語“纓索”指的是控制或支配別人的手段或關鍵之所在。使用這個成語時,常常表示某個事物或人物對于整個局勢的關鍵性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纓索”常用于形容某個事物或人物對于整個局勢的重要性。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團隊中的關鍵作用,或者某個決策對于整個項目的重要性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成語“纓索”的故事源自戰國時期。當時,楚國大將項羽在攻打秦國時,他的戰馬突然被敵軍的箭矢射中,無法再行動。正當項羽陷入絕境之時,他發現戰馬的韁繩斷了,于是他立即拿起腰帶,將其綁在馬的嘴里作為韁繩,成功地控制住戰馬,重新發動了進攻。這個故事形象地展示了韁繩的重要性,于是“纓索”也成為了形容關鍵之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纓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經驗和決策能力是這個團隊的纓索。
2. 在這場比賽中,他的進球是決定勝負的纓索。
3. 這個關鍵的調查報告是案件破解的纓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纓索”與戰爭中的馬具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將韁繩和轡頭緊緊掌握在手中的形象,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歷史書籍或故事,了解更多關于戰爭中馬具的知識,以加深對成語“纓索”來源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媽媽是我們家的纓索,她負責安排我們的作業和學習計劃。
2. 初中生:在這個項目中,市場調研是我們成功的纓索,只有獲得準確的市場信息,我們才能制定正確的營銷策略。
3. 高中生:這本書是我考試的纓索,只有通過仔細閱讀和理解,我才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