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
基本解釋
[釋義]
(名)石鼓上刻的銘文或石鼓文所用的字體,叫石鼓文。石鼓是戰國時秦國留存下來的文物,形狀略像鼓。
[構成]
偏正式:石鼓(文
詳細解釋
◎ 石鼓文 shígǔwén
[inscriptions on drum-shaped stone block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石鼓上刻的銘文,也指這種銘文所用的字體。石鼓是戰國時秦國留存下來的文物,略象鼓,共有十個,上面刻有四言詩銘文,唐代初年在今陜西鳳翔縣發現,現存北京
東周 初 秦國 刻石文字。在十塊鼓形石上,用籀文分刻十首四言韻文,記述 秦國 國君的游獵情況。后世亦稱為“獵碣”。 唐 初在 天興 (今 陜西省 寶雞市 ) 三畤原 出土。 杜甫 韓愈 等都有詩篇歌詠, 歐陽詢 、 虞世南 、 褚遂良 都極推重其書法。現在一石字已磨滅,其余九石也有殘缺。藏 北京 故宮博物院。 唐 韓愈 《石鼓歌》:“ 張生 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五二:“象形文字鴻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銘。” 郭沫若 《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三》:“最著名的是 東周 初年的所謂‘石鼓文’。”參見“ 石鼓 ”。
石鼓文(Shí Gǔ Wén)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gǔ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石刻的文字,也可用來形容文字記載的歷史文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鼓文是指刻在石頭上的文字,可以是古代的碑文、銘文、經文等。它是一種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記錄了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石鼓文通常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鼓文一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石刻的文字,可以在歷史學、考古學、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鼓文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石刻文化。在古代,人們常常將重要的文字內容刻在石頭上,以便永久保存。這些石刻文字通常具有藝術性和裝飾性,成為了獨特的文化遺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鼓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古城保存了許多珍貴的石鼓文,吸引了許多歷史愛好者前來參觀。
2. 考古學家通過研究石鼓文,揭示了古代社會的許多秘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石鼓文”與古代石刻文化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巨大的石鼓上刻滿了古代文字,代表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石鼓文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石刻文化和相關的歷史知識。了解更多關于石鼓文的研究成果和具體的石刻文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博物館看到了一塊很大的石鼓文,上面刻滿了古代的文字。
2. 初中生:研究石鼓文可以了解到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
3. 高中生:我對石鼓文的藝術價值非常感興趣,計劃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