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局
成語(Idiom):果子局
發音(Pronunciation):guǒ zǐ j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果實局(果子,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果子局是指一種局面或情況,即事情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無法改變或逆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情已經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無法挽回或改變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果子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小說《水滸傳》。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武松的英雄人物,他在打虎過程中誤殺了自己的嫂子潘金蓮。后來,武松被害的消息傳出,他的朋友晁蓋帶領眾人前去報仇。晁蓋在行動前,告訴眾人:“此事已到了果子局,不可收拾。”意思就是說這個事情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無法改變或逆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果子”和“局”兩個詞組成。“果子”指的是水果,這里是比喻事情的結果;“局”指的是局面或情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債務已經到了果子局,無法逃避。
2. 這個項目的失敗已經到了果子局,無法挽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果子局”與“結果局”進行聯想,將其記憶為事情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無法改變或逆轉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無可救藥”、“無可奈何”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錯已經到了果子局,老師再也不會原諒我了。
2. 初中生:這個游戲失敗的局面已經到了果子局,我們只能重新開始。
3. 高中生:我的努力成績還是不好,看來已經到了果子局,我需要更加努力。